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 >> 应知应会 >> 正文
【理论学习】担当作为 追梦前行
发布时间:2019-05-21    阅读:

担当作为 追梦前行

——部分教育、科技、文化、社科单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访谈录

本刊记者 陈 蓉 王仁锋

  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真情互动、坦诚交流、共商国是。代表委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言,建言献策,畅谈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会议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社科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听他们讲述履职心声。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以公平和质量为导向推进“双一流”建设

 

张荣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对厦门大学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作为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代表听后感到十分振奋。他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必须主动担当作为,勇当教育公平的维护者和推动者、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领航者。”张荣说,对厦门大学而言,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有担当。坚持“受援高校所需,厦门大学所能”的原则,尽全力做好西藏民族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的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帮助受援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建设更先进的远程互动教室,打造更精彩的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上线更多的名师慕课,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共享力度。

  二是在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学习机会上求创新。厦门大学将推行三个“全面放开”,即全面放开转专业、全面放开选课程、全面放开选教师,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让每一位学生都可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修读课程。持续优化多元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际化专业建设计划、海外交流计划、主辅修并轨、书院制等改革计划。

  三是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出实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力推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从统一模式培养向个性化培养转变,突出全员“重育”、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发展“提质”,着力建设一流思政工作体系、一流本科专业体系、一流教育教学体系、一流课程教材体系和一流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一流教书育人队伍,构建宽口径、厚基础、跨学科、国际化、重实践、求创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向新的艺术高峰进军

 

任鸣

  3月9日下午,记者在北京会议中心采访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现年59岁的任鸣代表,1987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便来到北京人艺工作,30多年来,共导演90多部话剧。当被问及北京人艺的定位,任鸣一脸自豪地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北京人艺始终致力于做人民的剧院、北京的剧院与艺术的剧院。”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北京人艺始终紧跟时代脉搏,高度关注现实生活。从创业之作的《龙须沟》,到反映改革开放40年变迁的《玩家》,始终都是这样。

  长期以来,北京人艺始终秉承高质量创作,树立了“坚决地继承、努力地发展、勇敢地创新”工作理念。“人艺不做‘古玩店’,不会躺在以前的经典作品上洋洋自得。”任鸣说,“新时代,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创作出新的戏剧经典,不仅向经典致敬,更要向新的艺术高峰进军。”

  今年两会上,总书记特别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一个好的演员首先要讲究艺德,做一个大写的人,其次才是他的技艺水平。”任鸣强调,北京人艺非常重视对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的艺德培育,除了日常举办相关讲座、培训班,还会安排老演员对年轻演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精神和艺德的传承。

  今年,北京人艺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贯彻全年工作的主线,将安排30余部、近400场戏。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李白》《司马迁》两部话剧将赴俄罗斯演出,《我们的荆轲》将前往法国演出。任鸣坚定地表示,唱响当代最强音,真实记录、深刻反映这个杰出和伟大的时代,是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读者》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富康年:在价值坚守中与时俱进

 

富康年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会上,作为8名发言代表之一,《读者》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富康年围绕“做强文化品牌 壮大文化产业”这一主题作了发言。3月13日中午,记者在甘肃代表团驻地对他进行了采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富康年依然难掩激动。他兴奋地讲道:“我首先向总书记报告了一个消息,截至今年5月,《读者》杂志累计发行量将达到20亿册。”

  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其中“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排在首位。富康年表示:“38年来,《读者》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角,传播正能量,以人文精神滋养国人素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从一本杂志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育成,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价值坚守中与时俱进。”

  20世纪80年代国门初开的时候,《读者》主要介绍国外的科技和文化,90年代着重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入21世纪,则更提倡守望精神家园、打造心灵读本。近年来,《读者》着力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下功夫,刊发了许多“国家栋梁”、“民族脊梁”式人物的故事,比如《人物》栏目相继推出交大西迁、黄大年事迹等。同时,加大讲述普通人故事的力度,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更要有新追求。70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富康年表示,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要自觉增强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主动策划一批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鼓与呼。

  

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创作出带有泥土芬芳的好作品

 

欧阳黔森

  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已经是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作家,我知道只有深入生活、走近群众,才能挖掘到真正的优秀题材,写出符合现实的鲜活故事,塑造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

  文学艺术创造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揭示了创作的真谛。”欧阳黔森认为,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也在基层,文艺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寻找灵感、汲取养分,了解并掌握人民的真实需求,以真情实感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创作出带有泥土芬芳、深受百姓喜爱的好作品。

  近一年来,欧阳黔森创作了《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三部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上,表达出贵州人民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响亮声音。“贵州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有约10万干部下乡,其中涌现了很多英雄式的人物。作为一名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理应深入到这项伟大工程的第一线去,如实记录和反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今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欧阳黔森的建议主要是关于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他表示,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塑造我们的文化英雄,文化自信需要塑造英雄人物。红军长征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远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红军怀揣理想和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是值得尊敬的。我们塑造英雄形象,就是要弘扬英雄先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欧阳黔森表示,要用作品来繁荣贵州文艺,表达贵州人民的自信心态。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让脱贫攻坚插上农业科技的翅膀

 

赵皖平

  扎根农业科技一线30年,长期和农村农民打交道,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的人生履历。2017年以来,他还担任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对脱贫攻坚有着深刻见解。3月14日下午,赵皖平在远望楼宾馆接受了记者采访。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了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赵皖平表示,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为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着力点和实践路径,作为一名农业科技领域的从业者,要积极探索科技扶贫的有效途径和模式,让脱贫攻坚插上农业科技的翅膀。

  赵皖平认为,要打赢这场脱贫硬仗,让贫困地区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不能光靠给钱给物,更要充实群众的脑袋,用科技来武装他们的头脑,真正把总书记说的“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到实处。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摸清群众需求,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我们在安徽大别山区岳西县成立岳西县特色产品研究所,科技人员走村入户,在充分了解当地群众需求的前提下,向他们推介种植高山辣椒、茭白等特色畅销产品,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赵皖平补充道。

  农业科技助推精准扶贫,除了需要科研院所的专业指导,也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赵皖平建议,组成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力争每个低收入户掌握1~2项农业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发扬探月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

 

吴伟仁

  吴伟仁委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探月工程是不少人关心的话题。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前,吴伟仁最先走上首场“委员通道”,他自豪地对记者说,玉兔二号月球车已自主唤醒,目前状态良好;我国今年底准备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届时,中国有可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探测器返回地球的国家。

  自2004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我国探月工程实现了“五战五捷”。吴伟仁说,探月工程是汇聚了全国两千多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参与的重大科技工程,技术挑战多、实施难度大、任务风险高,从设计到生产、从研制到试验、从发射实施到飞行控制,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全国大力协同、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的结果。

  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充分肯定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体现当代特点的探月精神。吴伟仁说,我们要大力发扬探月精神,早日实现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航天梦。随着今年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返回,明年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等标志性工程的实施,我国将跻身于世界航天强国行列。未来十年左右,月球南极将出现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月球科研站,中国人的足迹将踏上月球,我国将迈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央政治局常委亲切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这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航天人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太空探索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吴伟仁表示。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创作方向

 

     

徐里

  徐里委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3月9日,记者在友谊宾馆采访了他。

  面对记者,他谈起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场景。徐里说:“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发表的重要讲话,与他历次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方向。我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倍感鼓舞,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对这句话,徐里深有感触。20世纪80年代末,他曾三进西藏,穿越天山南北,最终完成“吉祥雪域”系列和“古丝绸之路”系列油画作品。直到现在,他每年都会深入基层,零距离感受扎根土地的人文风情,来为自己的创作获取鲜活的素材。

  徐里介绍,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后,美术界迅速行动,共举办了35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开展了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向人民汇报”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美术作品展。这些活动在广大美术家群体深深扎下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创作导向,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也迎来了一个新高潮。

  盛世出精品。徐里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将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次展览将全面展示、检阅近5年来中国美术创作的发展和成就,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两会,徐里提交了两项提案。其中一项是关于开展美育工作的提案。“美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战略”。徐里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能积极参与其中,让美育工作在提升民族创造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把学问做到人民的心坎上

 

邓纯东

  邓纯东委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联组会上,邓纯东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了发言。

  3月11日中午,邓纯东在友谊宾馆接受了采访。邓纯东告诉记者,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他就一直在思考研究,如何把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要求落到实处。

  这次联组会上,邓纯东向总书记当面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自己的学术实践中,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前提性工作。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个具体学科的论述;二是总结提炼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三是正确对待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概念、观点、思想和体系;四是准确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为谁做学问?邓纯东认为,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明确的根本性问题。“要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各种呼声,走出象牙塔,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研究创造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把学问做到人民的心坎上。”

  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才是精品?邓纯东理解,新时代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必须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能够科学解释和指导中国实践,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提出自主性、原创性、独创性的观点,又符合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他举例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多年来,至今仍然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至今仍然是解决实践中问题的科学指南。“这就是千古名篇的作用。我们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久久为功,不断努力为人民奉献精品。”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队文化工作系主任李翔:记录新时代军人风采

 

     

李翔

  李翔委员是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队文化工作系主任,代表作品有《红色乐章》《画兵》《父老乡亲》《原乡》等。3月11日上午,记者在友谊宾馆采访了他。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议一结束,他就立刻通过电话向学员传达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他说,作为一名军队文化工作者,在现场聆听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后,倍感振奋。

  李翔表示,回顾历史,那些经历岁月检验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过黄泛区》《八女投江》《红军过草地》《抗日游击队员》等等,无不是记录时代、讴歌时代的红色经典。进入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部队实战化训练、联合军演等重大军事训练,航母等武器装备更新,边防巡逻、部队助力生态保护等,为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1999年创作的《画兵》是李翔为部队官兵画像的开始,之后20年间,没有中断过。最近几年,李翔集中创作了一批反映军营生活的作品,如《南沙天浴》《南海,南海》及《高原鹰》《训练日志》等。“为了创作这些作品,我走进边防海岛、军舰哨所采风,为的就是深入基层部队,抓住解放军战士最震撼人心的面孔,描绘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时代风貌。”

  军事题材美术作品伴随着人民军队90多年的光辉历程。李翔认为,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坚定不移的胜利信念,是军事题材美术作品永恒的主题。军旅美术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李翔说:“习主席提出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要求。相信在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将不断以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书写出新时代人民军队发展新篇章。”

文章来源:党建网

原文地址:http://dangjian.com/djw2016sy/djw2016wkztl/wkztl2016djzzwk/201904/t20190403_5066183.shtml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创园区园兴西街2号  /  成都校区: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bat365在线平台 © 2002-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

 

Baidu
sogou